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通过内置传感器和尖锐触针,能够准确测量平面、曲面、内孔、沟槽等特殊部位的表面粗糙度,并输出Ra、Rz、Rq等多种参数。其体积小、重量轻,易于携带至生产现场或实验室,方便用户进行快速、高效的测量,广泛应用于制造业、建筑业、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。

1、准备工作
环境检查:确保测量环境干净无尘,避免外界振动干扰,以保证测量精度。
校准检查:在开始测量前,确认仪器是否已经过校准,并且在校准有效期内。如果需要,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指南进行校准。
2、样品准备
选择合适的样品位置:根据测试需求选定待测表面的具体位置,尽量避开有明显瑕疵或不规则区域。
清洁样品表面: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布料仔细清理样品表面,去除灰尘、油渍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杂质。
3、仪器设置
安装探针:依据被测物材质及形状选择适合的探针类型,并按说明书指示正确安装。
参数设定:根据测量标准调整测量参数,如取样长度、评估长度、滤波器类型等。这些参数的选择应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要求。
4、开始测量
定位探针:将探针轻轻放置于待测表面上,确保其与表面垂直接触,避免倾斜造成误差。
启动测量:按下测量按钮,使探针沿预定方向滑动完成一次完整的测量过程。注意保持手持稳定,防止因手部抖动而引入额外误差。
5、数据读取与记录
查看结果:测量完成后,直接从显示屏上读取表面粗糙度值。大多数仪器支持多种显示模式(如Ra,Rz),可根据实际需要切换查看。
数据保存:利用内置存储功能或连接外部存储仪器(如SD卡)保存测量数据,便于后续分析和报告生成。
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,定期培训操作人员也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正确的使用习惯不仅能够保障测量质量,还有助于延长仪器寿命,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成本。